《 返回首页

葛村榼子

葛村榼子,学名“果模儿”,方言里念“ka”子,是卡花的模具。榼子最经典的五种造型是“福禄寿喜余”,传承了200多年的榼子,是胶东地区民间木雕技艺的典型代表,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和较高的历史人文价值。

每到春节,元宝馒头、鱼形馒头等面食便成了饭桌上的常客,也成为我们忘不掉的年味之一。而作为制作这些花式面点的模具——榼子,却正在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在即墨,葛村榼子已经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也是青岛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雕刻榼子是个手艺活,没有多年的经验干不好,从一开始的画样子、下料、抛光、做框,到凿花、刻花、再抛光完工,稍微有一点差错,整个榼子就报废了。

Group 17的副本.jpg

正在雕刻榼子的匠人

在即墨市龙山街道的王家葛村,现在能刻榼子的只有50余户人家了,年龄最小的也将近50岁。现在的年轻人不学这个,他们坐不住。就算会,也只会刻简单的花样,复杂的刻不了。每天重复着枯燥单一的劳作,一块块没有灵性的木头,在刻榼子的人手中被重新赋予了生命,但不论“榼子”的花样如何改变,世事如何变迁,这门传承了200多年的老手艺,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对于年味的回忆,更多的还是我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