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交成功!
我们已收到您的反馈,感谢填写
提交失败!
检查网络是否正常,请重新提交
没有一个季节比春天更热闹和诗意
昨天的即墨古城和煦满堂,胜友如云
汇聚了两岸三地的音乐“名家”和行业翘楚
4月21日,民谣与城市性格——2018即墨古城国际民谣季名家对话在古城学宫明伦堂举行,与会名家围绕“即墨以民谣古城的方式持续打造文化地标的意义”、“即墨古城对民谣生态的理解和更国际化的布局”、“打造具有即墨古城烙印的民谣音乐产品”主题展开讨论,为即墨古城与民谣深度融合各抒己见。
从歌到诗,从历史文化到一方热土
作为民谣季的重头戏
从文化、历史、旅游等不同角度
探讨音乐与城市性格的养成关系
让民谣和这座千年古城擦出绚烂火花
即墨以民谣古城的方式持续打造文化地标的意义
民谣,以音乐的力量反映生活,反映社会现实和人的内心。迄今为止,即墨古城连续举办三次民谣盛会,这座有生活温度的古城,以更贴近大众的文化审美,正在形成自己独特的民谣气质。十三月文化创始人卢中强等,围绕这个话题畅所欲言。
“打造‘民谣无处不在’的即墨古城。”
即墨的民谣生态是一种更加国际化、民族化、互动化,让青岛即墨乃至全国游客感觉到音乐凝聚力的状态。
——卢中强,十三月文化创始人,CEO
著名音乐制作人
“即墨古城美,春风民谣醉。”
有这么有情怀的政府,有这么深厚的群众基础,有这么好的硬件条件,即墨一定会有机会让中国的民谣在这里有一个更好的发展,让大家都更喜欢民谣。
——王磊,百度音乐总经理,著名乐评人
“让即墨插上民谣的翅膀,飞得更高,飞得更远。”
第一次看到一个地方对文化如此尊重。我觉得即墨古城是有备而来,是用一种宽大的胸怀跟雄厚的文化积淀的储备的一种态度来承载民谣,民谣的音乐季。假如说音乐季能够持之以恒,一路做下去,一定会有更大的社会影响,更大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文化效应不言而喻。
——孙冕,文化名人,《新周刊》杂志创办者
及首任社长
即墨古城对民谣生态的理解和更国际化的布局
民谣创作取材于民间生活。即墨古城拥有深厚文化底蕴,本身就是一个适合酝酿民谣的地方。在文化全球化条件下巩固中国文化传统根基,让国际民谣季真正升级成为一场国际化的民谣文化盛会。资深媒体人、诗人陈朝华等就此各抒己见。
“即墨牵手十三月,既生墨,更生辉。”
有生命力的、符合城市性格的,就是民谣。即墨有古城这个民谣“殿堂”,有本地特色的音乐形式——即墨大鼓书,这才是活的化石,是民谣植根即墨的根基。专注于本地民谣作品,加强城际交流,是打造国际民谣品牌的途径。
——黑楠,独立音乐监制,作曲家
著名乐评人
“即墨是民谣在路上的最重要的一站。”
民谣之于古城,毫无违和感。民谣是更高级的艺术形式,是民族音乐元素+现代音乐形式的包装,即墨古城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在更开阔的格局下形成国际化影响。品着老酒唱民谣,将即墨古城的故事传到世界各地。
——王炬,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秘书长
全国听众最喜爱的15首歌曲发起人
“期待即墨古城成为青岛文旅新名片。”
既对得起祖宗,又对得起子孙,打造古城的民谣属性需要软件硬件结合,思考怎么能够产生易于传播的内容。围绕“民谣”和“国际”两个关键词做好文章,以我们的价值追求去做取舍,以传播的角度去努力,把网络原住民纳入我们的视野,整个古城就是一个大的场景。
——陈朝华,诗人,资深媒体人
前南都周刊主编,前搜狐总编辑,奇虎360副总裁
打造具有即墨古城烙印的民谣音乐产品
即墨古城和民谣音乐的结合是一种必然,国际民谣季不仅是对古城基因的传承,更是对古城未来国际化、多元化的突破。在“走出去”之外,也很关心“留下来”,来自中国台湾的华语乐坛传奇人物陈彼得等,在言谈之中表达了对“古城+民谣”的信心与期望。
“即墨将成为我的第三故乡。”
要与国际接轨,音乐基因很重要。中国最大的资源是中国的乡村民谣,它与城市基因息息相关。音乐应该有乡愁,有韵味。
——付林,著名词曲作家,教育家
中国音乐家协会流行音乐学会主席
“我把人生‘第一次’交给了即墨古城。
春风满古城,民谣咏即墨。”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音乐节,中国应该有自己的音乐文化,民谣就是在这样的土地上一步步走过来。从学生时代,我就知道即墨,知道田单火牛阵、田横五百义士等典故。期待和即墨大鼓书的非遗传承人一道,在古城戏台上演出属于即墨古城的“经典咏流传”。
——陈彼得,资深音乐人,华语乐坛传奇人物,《迟到》
《一剪梅》、《阿里巴巴》等知名歌曲创作人
“即墨古城,‘大地’‘长城’。”
音乐制作成本越来越低,但是音乐生命力的本质在于人,要做好即墨本土音乐人的产品开发。
——刘卓辉,著名音乐人,中国大地唱片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