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首页
  • 吃在古城
  • 住在古城
  • 返回顶部
  • 购在古城
  • 玩在古城

 

 

 

 

 

  • 游即墨古城之非遗体验

          即墨古城我去了很多遍了,尤其喜欢下午四五点钟过去,走在高低不平的石板路上,看夕阳渐渐西下,牌坊群、建筑顶在阳光的余晖下散发出柔和的光芒,在眼前勾勒出一条光与影完美结合的天际线。

          说到这里边的吃,小吃街的非肠不可、豆腐王朝味道挺不错的,味蜀吾的火锅也够正宗,辣的够味儿,和丰德从没进去过,每每经过那里,时常有字正腔圆的京剧唱腔传入耳朵,空气中也散发着若有若无的檀香味儿,之所以没进去,是觉得价格比较贵,适合高端聚会,家庭朋友聚餐还是御丰苑、毛家饭店、味蜀吾这些档次的比较合适。

          西门里大街主要是一些文创、手作、非遗店。走在街上,内心有一种宁静和肃然升腾而起,特别喜欢看非遗匠人们埋头创作的神态,就像《我在故宫修文物》里说的,世间再嘈杂,匠人的心是安静安定的。这里有大欧鸟笼、官庄竹编、葛村榼子,还有一家王家葛村榼子、黄氏烙画等等好几家,都是青岛市或即墨市的非遗,非遗的珍贵之处在于细节处理和手工制作,确实和大集上的不一样。

          你看谁家挂满了玲琅满目的葫芦?那是黄氏烙画家,烙画被称为“从秦汉走来的别样中国画”,是用烧热的烙铁在物体上熨出烙痕作画,相传起于秦朝,始见于西汉末年,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即墨也有100多年的历史。这是黄旭老师告诉我的,我经常去他家买些葫芦小工艺品,一来二去就混熟了,黄老师待人和善,温文尔雅,他说自己爷爷辈就开始烙画,从小的耳濡目染和日后的专业美术学习,让他在尝试烙画创作时,可谓是水到渠成,他先后尝试了用宣纸烙画、麦秸烙画,再到后来的木板烙画、树皮烙画,直到2008年,他发现在葫芦上烙画效果很好,便一直持续到如今。葫芦谐音“福禄”,我喜欢买一些送人,吉祥又雅致。

          再往西走,我特别喜欢在大欧鸟笼家驻足,未到其门,先闻其声,蝈蝈声、鸟鸣声此起彼伏。门前摆了很多鸟笼,里边有珍珠、麻雀、鹦鹉各种体型娇小适合家养的鸟,价格也不贵,才七八十一对儿;店里摆满了各种大小不一的鸟笼,都是纯手工制作。老板吴金昌是大欧鸟笼的传承人,听他说,大欧鸟笼选用的都是上好的竹料及梧桐木,将鸟笼框圈制好后,要放于锅中蒸煮,不干裂、不变形,坚固耐用,分大、中、小三个型号,大的可达1米高,周长1.5米。大欧鸟笼始于明代,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顺治年间,进入北京市场,深受北京的公子王孙、富家子弟们赏识,从此名声大震,有“公子王孙心头好,大欧鸟笼俏四方”之美誉。

          这是我的一点心得体会,送给想到即墨古城旅游的人,希望可以对你们的行程起到一点参考作用。

  • 冬日暖阳里的即墨古城

          在即墨古城里,那鲜艳的瓦片,在这北方的冬季里格外显眼。

          这座古城,新的有些特别,却也很有味道。

          “即墨”是胶东半岛上的一个古老的地名,它载荷着丰富而沉重的历史内容。“即墨”之名称,最早出现在《战国策》、《国语》、《史记》等历史典籍中,因古城坐落在墨水河之滨而得名。即墨有太多的故事,有太厚的积淀,有太重的背负。即便是“即墨”这个名字,也引人遐思。

          战国时期,即墨已巍然屹立在齐国的东方,与西面的临淄遥相对峙,并夸富饶。即墨大夫的辉煌业绩,齐威王的惊人“一鸣”,使即墨之名昭彰天下;田单借此一座孤城,巧用火牛阵大破燕军,又进一步提高了即墨的知名度。秦一统天下,实行“郡县制”,即墨始定为县。

    6.jpg

    7.jpg

          不管它过去,经历了多少沧桑

          今天,它是一个新的开始

    8.jpg

          从天空洒下的阳光,是温暖的

          不夹带一丝微风,只是纯粹的阳光

    9.jpg

          落叶随处飘散,看见的是古老的气息

          落叶颜色有很多,红的,绿的,金黄色的。。。

    10.jpg

    11.jpg

          和这里的建筑色系,很相衬

          不带一丝落寞,反倒给它带来了生气

    12.jpg


    13.jpg


    14.jpg


    15.jpg


    16.jpg


    17.jpg

          据清同治版《即墨县志》记载,明清即墨境内各种牌坊多达113座,其中即墨县城内外48座,大部分集中在县衙前的丁字街上,多为功德坊。

    18.jpg


    19.jpg


    20.jpg

          据历史老照片和文字记载,即墨古城邀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曲阳石雕传承人刘红立团队,建造了山海名邦坊、恩宠宪臣坊、总督三边坊、四世一品坊、亚魁坊、父子御史坊、世步青云坊、湖广总督坊、齐王田横坊、琅琊王氏祖脉坊等18座牌坊。

    21.jpg

    22.jpg

          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思想两千多年来一直被人们推崇传承。记者日前从即墨古城片区规划建设指挥部了解到,始建于元代的即墨文庙,被毁于战火近百年后又重新 “复活”。

    23.jpg

         

          “从孔子诞生之地取来的圣土圣水,代表的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信仰。而即墨文庙的复建,也将成为传统文化的承载之地。”

    25.jpg

    26.jpg

    27.jpg

          “青岛之源、文化聚落、时尚之都”区域文化承载地。即墨自古就有尊崇、供奉至圣先师的传统,即墨古城文庙开庙以后,将作为举办孔子祭祀典礼、成人礼、开笔礼等传统仪式的场所,将传承了几千年的儒学精髓继承和发扬起来,续衍中华民族“文明古国,礼义之邦”的辉煌与灿烂。

    28.jpg

    29.jpg

          孔庙,又称文庙,是纪念和祭祀孔子的庙宇。唐代封孔子为文宣王,故称“文宣王庙”,并在各州、县立庙。明清时代,全国几乎各大小县城都建孔庙。即墨孔庙始建于元代,当时庙宇规模很小,到明朝嘉靖年间,即墨城倡导尊孔的各界名流,集资重修孔庙,重修后,占地面积约三亩。

    30.jpg

    城墙上吹来的风,有些寒冷

    俯视古城里的一切,层层叠叠的

    灰色的屋顶,金黄色的瓦片,蓝色的屋檐


    32.jpg


    33.jpg

    冬日暖阳里,欢迎走进这座让人流连忘返的古城!

  • 古城“非遗”之旅

    QQ图片20171205175341.png

          榼子是岛城市民钟爱的美食——卡花的模具,同时也是元宝馒头、鱼形馒头等各种造型美食的重要工具。忘不掉的年味,当然忘不掉葛村榼子。

          葛村巧饼模子,俗称葛村榼子,是该村村民在漫长的生产、生活中发明并逐渐发展、完善起来的一种木制品,俗称“榼子”,它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反映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朴实、优美的审美需求,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

          即墨民间有逢年过节等喜庆日子用面粉做成鱼、桃、虎、元宝等象征吉祥的面食品的风俗。1802年,王家葛村(今属龙山街道)王丕良根据这一风俗,自己设计图案,用圆凿、弯铲等刻制而成面模(俗称榼子)。模内花纹清晰,有荷叶、莲蓬、金鱼、桃子、元宝等多种图案。产品曾销往上海、天津及省内各地。这一技艺于王家世代相传,同时招徒授艺。1981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刻制面模达到最盛,年产量达200万件,全村纯收入300万元。到1995年后,由于原材料缺乏,刻制经营者逐渐减少。2003年,全村从业人数60余人,刻制的面模供不应求。

    96458e704afad3c6e7b32927609395eb-sz_1602203.jpg

    31794fbd9bf6311ab041ac23f2bce5b2-sz_2095975.jpg

    fa7e0d96af5afa69685f661f5d443963-sz_2574804.jpg

    89d8fb48d3b1af2bb67374b69020e308-sz_1669901.jpg

  • 文青必逛的手作小店

    1.jpeg

    2.jpeg

    3.jpeg

          古城的街道里,有家两层空间的文创店

          有意思的是,它不止卖青岛的特色,还卖台湾的特色。

          这也是他吸引我的地方,不知把当地特色卖给游客,

          还把台湾的特色带到这里。

          这里有台湾著名的建盏,台湾本土八家将文化周边产品还有精美的小礼品等等

    4.jpeg

    5.jpeg

    6.jpeg

    7.jpeg

    8.jpeg

    9.jpeg

    10.jpeg

    11.jpeg

    12.jpeg

    13.jpeg

    14.jpeg

    15.jpeg

    16.jpeg

    17.jpeg

    18.jpeg

    19.jpeg

    20.jpeg

    21.jpeg

    22.jpeg

          很显然,老板是个台湾人,他很风趣,会告诉你这里下雪时的样子有多美,还会和你讲在这里遇到的趣事,给你介绍这里好玩的地方,特色是什么。显然,他在这里已经好一段时间了。

          不可否认的是,你会忍不住想在他这里,带点什么回去,不管是青岛的茶叶,又或是台湾的文创产品。

          这是一种纪念,纪念在这里相识了这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