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交成功!
我们已收到您的反馈,感谢填写
提交失败!
检查网络是否正常,请重新提交
王石,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副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与人文高等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青岛,是王石度过小学、中学美好时光的地方。
“今天特别高兴。”再次踏上青岛这片热土,王石笑谈往事,高中时期曾任初中班级少先队辅导员,当年班上三位少先队员,今天专程赶来听讲,仿佛往日时光重现,令人感慨万千。
盛夏的炎热无法阻挡文化的感召。7月13日,王石在即墨古城学宫明伦堂讲授《命运共同体目标下的文化趋势》,分析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提出的全球化背景,通过“文化从小到大、从分散到聚合”“从分化到融合、从对抗到和解”“从传统到现代”三个角度,旁征博引,生动解读当代文化发展趋势。
中国文化书院院长、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王守常院长出席大讲堂并做补充发言,共同探讨文化趋势。
作为一名作家、文艺理论家,王石先后任教于解放军艺术学院、北京大学,讲授艺术概论、艺术构成论,主持《今注本二十四史》编纂领导工作,创作话剧《高山下的花环》、电视连续剧《渴望》、电影《敦煌夜谭》等。
1992年起,王石致力于中华文化促进会的创立与发展,创立海内外区域组织、行业协作体和各门类专业委员会150余个,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工作(NGO)领域的代表人物。
王守常对王石观点表示认同,并补充了自己的思考。“传统不是过去,现代也不是当下,”他指出,“命运共同体概念的提出,是中华文化的特有概念,是这个时代的重要标志。中国在这个时代如何发展?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妄自尊大。”
他对即墨古城·中国文化大讲堂寄予希望,期待随着更多文化活动的展开,把中国文化传统更好地传递出去,让人们对中华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第一次来到即墨古城的王石,在步入潮海门、踏上石板路时,颇有相见恨晚的感叹。看到东门里大街上的琅琊王氏牌坊,王石脱口而出“旧时王谢堂前燕”的诗句,对历史文化典故侃侃而谈。
谒文庙、走街巷、游墨园,王石一路感叹,“看到了建设者用心、用力、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传统建筑就是一种文明,它体现文化的精粹、文化的成果,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结晶。”
了解到古城经常举办文化、艺术活动,王石表示赞同。在他看来,古城更重要的是如何让当地人在这里感受家乡、城镇和生活,如何在这里享受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
谈及当天的讲座,他深感欣慰:“我能感受到即墨人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从听众的神情中,感受到了他们对内容的呼应、互动和渴望。”他期望今后中国文化大讲堂既要讲传统文化,也要讲现代文化,并强调“传统文化在今天,我们能为传统文化做什么,让传统文化有什么新的发展,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也是我们的责任。”
即墨古城一行,王石印象深刻,感触颇多,“即,就是靠近、达到;墨,就是文化。”他欣然题字:“即墨在我心中就是亲近文化之意。”
▲ 王石题字:“即墨在我心中就是亲近文化之意”
(摄影:宁友鹏 姜兆荣 李世杰 黄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