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古城线上商城

古城寄语

我对古城有话说:*

联系方式

提交

提交成功!

我们已收到您的反馈,感谢填写

提交失败!

检查网络是否正常,请重新提交

首页> 古城资讯> 古城大讲堂 | 梁衡:保护树木,保存历史,留住文化,留住乡愁

古城大讲堂 | 梁衡:保护树木,保存历史,留住文化,留住乡愁 发布时间:2018/09/19

image.png

image.png

       “在伐木者看来,一棵古树是一堆木材的存储;在科学家看来,一棵古树是一个气象数据库;在旅游者看来,一棵古树是一幅风景的图画;而在我看来,一棵古树就是一本历史教科书。”

      著名学者梁衡从另一个角度观察古树,他认为,树木是与语言文字、文物并行的人类的第三部史书。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梁衡跋山涉水寻访人文古树,记录下中国大地上众多古树的过去与现在,融入其“人文森林”的理念和丰富的历史内涵,写就一部《树梢上的中国》。

image.png

      9月18日,梁衡走进即墨古城大讲堂,以《树梢上的中国——重建人与树木的文化关系》为题,讲述他在人文古树身上所探得的历史兴衰,分享他从中形成的对于人文以及生态的思考。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记录历史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是文字,第二种是文物,第三种就是古树。跟前两种不一样,树是有生命的,所以更有价值。古树看着人类改朝换代,一代一代传承下来,把故事记载在它的年轮上。左宗棠收复新疆,在新疆种下了26万棵柳树,后人称之为“左公柳”。沈葆桢栽下的沈公榕,见证了中国近代海军的诞生。一棵河南三门峡七里村的古槐树记录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苦难与斗争。宁夏海原县的百年柳树遭遇最强地震被撕成两半仍坚强存活,是为能代表宁夏人的“震柳”精神。

2.jpg?x-oss-process=style/watermark_jimo

image.png

      寻访人文古树只是很小的题目,最终的目的是创立一个新的学科——人文森林学,这个学科大概有几方面的内容:第一是研究森林、树木对人的活动的记录,第二是研究森林、树木对人的行为的影响,第三是研究人的行为对树木、森林成长的影响,第四是实施人文森林工程。

image.png

      树木保护有三个层面:第一是法律层面的保护,第二是乡规民约层面的保护,第三是文化层面的保护。只有在文化层面,才能更好地保护树木。

3.jpg?x-oss-process=style/watermark_jimo

image.png

      我寻访过的树好多都建成了人文森林公园。山西最北边和内蒙古交界的地方有一棵树,形状很像中国地图,起名叫“中华版图柏”,当年范仲淹、欧阳修和康熙皇帝分别在不同时期与它有过不解之缘,这棵树还记录了辽宋之间的战事,以及后来抗日战争的历史。靠着这棵树,当地打造了一个公园,叫高寒岭人文森林公园,森林面积11.7平方公里,以“中华版图柏”为核心景点,打造了黄河文化艺术苑、黄河流域民俗博物院、高寒牡丹园等主要景点,是中国第一个人文森林公园。

image.png

      假如地球上没有人类,树木会长得更好;假如地球上没有树木,人也将随之消亡。所以,不是树木依靠人类,而是人类依靠树木。借森林来保护文化,借文化来保护森林,我们的家园会更美好。

4.jpg?x-oss-process=style/watermark_jimo

▲ 梁衡《树梢上的中国》现场签售

image.png

      走过祖国名山大川、文化古迹的梁衡,在步入即墨古城城门时,用“大吃一惊”来形容自己的所见所感。“这是一片安静的净土。”他眼中的城楼、牌坊、学宫、文庙、县衙,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此传承的象征,“让下一代在这里感受传统文化的气息。”

image.png

      “一座古城保留的古树,不仅是生态上的意义,更重要的是文化上的意义。”在梁衡看来,即墨古城的古树,记录着古城1400年的故事,把游子乡愁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来,也将继续把传统文化传承下去,等待时间的见证。

image.png

▲ 即墨古城县衙内圆柏,树龄610年

(摄影:姜兆荣)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其他古城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