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交成功!
我们已收到您的反馈,感谢填写
提交失败!
检查网络是否正常,请重新提交
从潮海门进入瓮城,步入牌坊街,走过卯榫结构的学宫,经过庄严肃穆的文庙,或者过戏台,或者登上城墙。曲折蜿蜒的回廊,手工描绘的彩画,随处可坐的亭台,叠石飞瀑的墨园。随手一拍,就是一个绝美图画,如同走入明清山水画卷,进入唐诗宋词意境。
“十·一”期间,学宫里每天都有精彩的民谣演出,戏台上每天都有丰富的文艺活动,广场上还有非遗演出,节日古城更有生活温度。
城墙下富有韵味的即墨盲人大鼓书、俏皮逗乐的相声快板,吸引中外游客和众多老年人驻足;惟妙惟肖的黄氏烙画、古朴自然的葛村榼子、精工细作的大欧鸟笼,引来大批文艺青年的转发和点赞。
群众自发组织的秧歌队,逗趣的表演姿态老少皆欢;吃一串酸甜可口的高家糖球,依稀有少年时的滋味。
“我们很喜欢这里,有中国风,也有现代文明”,来自俄罗斯的留学生阿夫杰,领着女朋友在木质结构的学宫前高兴地拍照。让他赞不绝口的是,古城门票免费,还有超大的免费地下停车场;古城里面热闹非凡,又非常干净……
即墨古城不止是一座城,而是一座文化交流的平台,是一个市民公共的会客厅。在这里,汉服与西装并行不悖,薯条与老酒碰撞激情,民谣和柳腔皆有人听,往来的游客感受到的是舒适与现代,开放与包容。正因如此,在古城能听到全国各地的游客方言,看到世界各地的游客面孔。
据统计,今年黄金周期间,古城接纳中外游客共计22万人次,超越去年同期8万人次,成为岛城新晋网红、游客必逛之地,青岛文化旅游新地标。
撰稿:姜振海、宁友鹏、张敏
摄影:汤辉、姜兆荣、金正辉、黄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