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交成功!
我们已收到您的反馈,感谢填写
提交失败!
检查网络是否正常,请重新提交
小时候,即墨老城的年,最是热闹。忙年, 一进腊月门到小年前后,多在忙年,收拾卫生、洗浆晾晒、购置新衣、置办年货、 扫墙灰、擦玻璃、煎鱼、炸麻花、蒸枣饽、蒸豆包、灌肉肠、炒花生瓜子、洗澡理发、窗户用粉红色纸糊上,家家忙年。
每逢春节期间,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挑选一副春联贴于门上,辞旧迎新,以增加节日的喜庆气氛。“喜气临门红色妍,家家户户贴春联;旧年辞别迎新岁,时序车轮总向前。”家门口贴上春联,意味着春节正式拉开序幕。
大年三十当天,老即墨城的人家要在院子里撒谷草(谷子的秸子),抓几把麸子(麦子皮)散到地上,这是因为三十晚上祖宗骑马回家,所以给马准备好粮食,同时在门口放一根拦门棍,拴马。现在,这一形式已经很少见了,只有少数村里的老人保留着这一习俗。
听老人们说,过去生活水平低,物质匮乏,大家都盼望着除夕的年夜饭。在古城即墨,有一种特殊的食物——种火包子,即地瓜面做的包子,放在锅里贴着边蒸。五更家家户户都要吃白面饺子,旧时候家里贫困、孩子多,怕饺子不够分,就在午饭之后五更之前先吃一顿种火包子,这样不仅不会饿肚子,饺子也够分了。
富裕家庭则不用包种火包子,他们用豆芽、豇豆、白菜等做下酒菜,老少爷们小酌一杯。
种火包子的味道,已经在漫长的时光中和故土、乡亲、念旧、勤俭、坚忍等情感和信念混合在一起,才下舌尖,又上心间,让我们几乎分不清哪一个是滋味,哪一种是情怀。
一夜连双岁 五更分二年
过了五更,饺子熟了要先供养,有供养祖宗、天神、文武财神、灶神的,供养完毕后行磕头礼,之后就可以吃饺子了,晚辈给长辈问好,长辈给晚辈发压岁钱。
不知道何时,时光自顾自的走过去,浓浓的年味业已淡了。长大的我们再不为一件衣服而雀跃,也不会为一块糖果而欢呼。可仍思乡心切,想去看一看那承载我们儿时梦想的即墨古城,在这里,陶醉在一厅一廊的韵味,从此家乡又多了一处牵挂。
民俗的传承是“变化之中的不变”,就像那些传统的过年仪式,即使经历巨大的冲击,也不会被真正抛弃,而是顺应时代的面貌,以各种灵活变通的方式继续留存。
有你的地方才是家乡
有你的地方才有故事
即墨 我夙夜忧思的家乡
古城 我魂萦梦系的故土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