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交成功!
我们已收到您的反馈,感谢填写
提交失败!
检查网络是否正常,请重新提交
朋友圈里刷爆屏,人人相逢说古城。
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即墨古城客流爆满、赞叹爆屏。
《半岛都市报》记者深入采访,解读即墨古城春节现象。今天推出系列报道之一,让我们跟随记者所见所思,感受古城热度。
即墨古城城门安装的客流智能识别系统显示,继正月初一至初三游客量突破5万、6万、7万之后,此后的客流人次分别为:正月初四101406人、正月初五105707人、正月初六115020人,连续三天客流突破10万人次,即便是正月初七仍然达到90104人次。这其中,通过对地下停车场车辆信息的数据分析可知,外地游客近半数之多。
这些数据意味着:无论是单日客流,还是春节假期整体客流量,即墨古城赶超青岛各个景区,成为最“吸人”的风景,成为当之无愧的历史文化街区“网红”。
正月里,即墨古城年味正浓,张灯结彩,人头攒动。游客们在游玩赏景、祈福许愿,在古城寻找久违的年趣。
一进古城,千年沉淀的历史文化韵致扑面而来,学宫、文庙、牌坊街、鸭绿池戏台、财神庙……传统风韵建筑群引人入胜;东西门里大街上,即墨榼子、烙画葫芦、糖画、泥老虎、爆米花等琳琅满目,儿时过大年的记忆尽现眼前。
在即墨古城里,有回得去的童年,看得见的乡愁。
来自即墨中障村的董师傅,正在东西门大街上创作糖画,一两分钟就做成一个,娴熟自得。旁边焦急等待的孩子们看得发痴,口水直流。十二生肖、海马、金鱼、长颈鹿、桃心,祖上传下来的手艺,让董师傅尽展才华。
在“黄氏烙画”商铺门前,81岁的岛城老人侯彦安正坐在台阶上,专心地用数码相机拍摄葫芦。他从市南乘坐308路公交车,转932路、即墨29路公交车,第二次来到古城。正月初六,儿子开车带一家人刚来过古城,他嫌没逛够,又自己来了:“这条大街,这些城楼、牌坊都有历史典故,竹编、糖画很有意思,这么多人都这么开心,让我想起小时候,非常感动。”老人说,昨天光给家人拍照片不过瘾,今天带了相机,但是人还是太多挡镜头,等过几天人少点,还要和摄友们一起,用长焦和镜头来拍古城。
在即墨古城里,有看得见的“非遗”,买得到的“宝物”。
古城北门,68岁的王正奎坐着轮椅,正在欣赏大鼓书表演。他跟儿子一早就从青岛赶过来。平时常看新闻的他,很早就注意到了即墨古城的报道。“非常想来古城逛逛,听听柳腔和即墨大鼓。”王老先生是戏曲爱好者,对京、越、吕剧都有研究。“这里果真热闹,还有各种非遗,黄氏烙画、各种榼子我都很喜欢。”他的笑容散发开来,如同孩子。
在即墨古城里,有吃得到的年味,摸得着的民俗。
“古城年味浓,带着孩子来逛逛,热闹热闹。”即墨市民宁艳推着1岁的女儿,领着6岁的儿子也来到了古城,小男孩摆出各种姿势在雕塑大师创作的雕塑旁拍照,又去买了两串火山石烤香肠。“小孩子在这里玩恣了,吃乐了!”宁艳乐滋滋地看着孩子说,“面人、面塑、糖画,这是我们小时候玩得东西,现在很少见了,古城给大家提供了一个亲子玩乐、感受年味的好场所。”
有年俗,有韵味,有美景,有美食。
即墨古城在一期开业半年之后,一鸣惊人:大年初四至初六,客流连续突破十万人次,以7天59万余人的耀人数据,赶超岛城各大景区,作为精品旅游的典范,雄踞“吸客”榜首。
这个新春,热闹好玩的即墨古城,等你来。
(摄影:宁友鹏 姜兆荣 曹杰 金正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