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古城线上商城

古城寄语

我对古城有话说:*

联系方式

提交

提交成功!

我们已收到您的反馈,感谢填写

提交失败!

检查网络是否正常,请重新提交

古城资讯

购票指南 | 本周六晚,鹿先森乐队在即墨古城与您不见不散

即墨古城民谣季“压轴专场”鹿先森乐队真的来了。曲风清新,旋律自然,带着春风的气息,鹿先森乐队的歌曲温暖了很多人。他们的歌曲有生活中的小情小爱、大情大爱。夜色旖旎,笙歌四起,当民谣季遇见即墨古城,鹿先森乐队在这里等您。

查看

美食召集令 | “金秋美食月”暨首届齐鲁厨师艺术节将启,古城美食街火热招商中!

人们常说“唯美食与美景不可辜负”初秋时节,天气依然热辣四射,却抵挡不住吃货们为了美食克服一切的决心,重!点!来!了!

查看

美食召集令 | “金秋美食月”暨首届齐鲁厨师艺术节将启,古城美食街火热招商中!

人们常说“唯美食与美景不可辜负”初秋时节,天气依然热辣四射,却抵挡不住吃货们为了美食克服一切的决心,重!点!来!了!

查看

快闪 | 600余游客在即墨古城唱响《我和我的祖国》《青岛》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8月17日下午,青岛市大型城市快闪在即墨古城录制,市民游客加入录制队伍,合唱《我和我的祖国》《青岛》。队伍中,既有青年男女、儿童模特,又有即墨柳腔学子、RAP歌手,成为周末古城的一道风景线。大家用特殊的方式深情向祖国表白,歌声在飞檐翘角缓缓流淌,置身其中,让人心潮澎湃,让我们一起重温快闪现场的精彩瞬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即墨柳腔传承人袁玲,在即墨古城雕梁画栋的鸭绿池戏台上咿咿呀呀演唱,吸引游客围观。“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悠扬的歌声,齐奏的旋律,那是即墨柳腔剧团以及柳腔学生们的精彩演绎。伴随着“这是我可爱的家名字叫青岛”的歌声,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拍视频,发抖音,并参与《青岛》快闪的录制。向上滑动阅览青岛小时候总喜欢唱那大海的歌谣最爱去的地方就是海边的栈桥小鱼山八大关海水浴场美丽的风景留在心底总也忘不了还记得小伙伴一起大海边去赶潮浪花掀起了多少快乐和欢笑沙滩上藏着多少童年的故事岁岁年年潮起潮落总也冲不掉这是我可爱的家名字叫青岛红瓦绿树碧海蓝天是永恒的符号时尚动感温馨浪漫令人骄傲那一条靓丽的海岸线把幸福缠绕把幸福缠绕缠绕五月的风吹响扬帆的号角啤酒飘香醉了岛城的条条街道当石老人的身影被晚霞夕照有多少情话已留在海滨木栈道这是我可爱的家名字叫青岛红瓦绿树碧海蓝天是永恒的符号时尚动感温馨浪漫令人骄傲那一条靓丽的海岸线把幸福缠绕把幸福缠绕缠绕这是我可爱的家名字叫青岛红瓦绿树碧海蓝天是永恒的符号时尚动感温馨浪漫令人骄傲那一条靓丽的海岸线把幸福缠绕把幸福缠绕缠绕把幸福缠绕(青岛)我的即墨,新区气象在此起航,我的即墨,开放现代活力时尚,李白说过:古来圣贤皆寂寞,即墨不寂寞,欢迎来我家作客。说唱歌手在县衙门前用RAP表达家乡~大欧鸟笼、麻片、花边,童年的布老虎就在我眼前,青年跟随音乐节奏参与互动。这场快闪,点燃了大家的热情,市民游客被激昂的歌声所感染,纷纷加入合唱队伍,同唱《我和我的祖国》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用歌声祝福祖国繁荣富强,抒发新时代的幸福生活。浓浓的爱国之情,融汇在发自内心的歌声里、迎风挥舞的国旗中,歌声在古城上空久久回响,感动着现场每一个人。8月5日微信互动中奖名单公布变形金刚ㄛ旭日东升KaiRun

查看

古城资讯

游即墨古城之非遗体验

      即墨古城我去了很多遍了,尤其喜欢下午四五点钟过去,走在高低不平的石板路上,看夕阳渐渐西下,牌坊群、建筑顶在阳光的余晖下散发出柔和的光芒,在眼前勾勒出一条光与影完美结合的天际线。      说到这里边的吃,小吃街的非肠不可、豆腐王朝味道挺不错的,味蜀吾的火锅也够正宗,辣的够味儿,和丰德从没进去过,每每经过那里,时常有字正腔圆的京剧唱腔传入耳朵,空气中也散发着若有若无的檀香味儿,之所以没进去,是觉得价格比较贵,适合高端聚会,家庭朋友聚餐还是御丰苑、毛家饭店、味蜀吾这些档次的比较合适。      西门里大街主要是一些文创、手作、非遗店。走在街上,内心有一种宁静和肃然升腾而起,特别喜欢看非遗匠人们埋头创作的神态,就像《我在故宫修文物》里说的,世间再嘈杂,匠人的心是安静安定的。这里有大欧鸟笼、官庄竹编、葛村榼子,还有一家王家葛村榼子、黄氏烙画等等好几家,都是青岛市或即墨市的非遗,非遗的珍贵之处在于细节处理和手工制作,确实和大集上的不一样。      你看谁家挂满了玲琅满目的葫芦?那是黄氏烙画家,烙画被称为“从秦汉走来的别样中国画”,是用烧热的烙铁在物体上熨出烙痕作画,相传起于秦朝,始见于西汉末年,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即墨也有100多年的历史。这是黄旭老师告诉我的,我经常去他家买些葫芦小工艺品,一来二去就混熟了,黄老师待人和善,温文尔雅,他说自己爷爷辈就开始烙画,从小的耳濡目染和日后的专业美术学习,让他在尝试烙画创作时,可谓是水到渠成,他先后尝试了用宣纸烙画、麦秸烙画,再到后来的木板烙画、树皮烙画,直到2008年,他发现在葫芦上烙画效果很好,便一直持续到如今。葫芦谐音“福禄”,我喜欢买一些送人,吉祥又雅致。      再往西走,我特别喜欢在大欧鸟笼家驻足,未到其门,先闻其声,蝈蝈声、鸟鸣声此起彼伏。门前摆了很多鸟笼,里边有珍珠、麻雀、鹦鹉各种体型娇小适合家养的鸟,价格也不贵,才七八十一对儿;店里摆满了各种大小不一的鸟笼,都是纯手工制作。老板吴金昌是大欧鸟笼的传承人,听他说,大欧鸟笼选用的都是上好的竹料及梧桐木,将鸟笼框圈制好后,要放于锅中蒸煮,不干裂、不变形,坚固耐用,分大、中、小三个型号,大的可达1米高,周长1.5米。大欧鸟笼始于明代,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顺治年间,进入北京市场,深受北京的公子王孙、富家子弟们赏识,从此名声大震,有“公子王孙心头好,大欧鸟笼俏四方”之美誉。      这是我的一点心得体会,送给想到即墨古城旅游的人,希望可以对你们的行程起到一点参考作用。

冬日暖阳里的即墨古城

      在即墨古城里,那鲜艳的瓦片,在这北方的冬季里格外显眼。      这座古城,新的有些特别,却也很有味道。      “即墨”是胶东半岛上的一个古老的地名,它载荷着丰富而沉重的历史内容。“即墨”之名称,最早出现在《战国策》、《国语》、《史记》等历史典籍中,因古城坐落在墨水河之滨而得名。即墨有太多的故事,有太厚的积淀,有太重的背负。即便是“即墨”这个名字,也引人遐思。      战国时期,即墨已巍然屹立在齐国的东方,与西面的临淄遥相对峙,并夸富饶。即墨大夫的辉煌业绩,齐威王的惊人“一鸣”,使即墨之名昭彰天下;田单借此一座孤城,巧用火牛阵大破燕军,又进一步提高了即墨的知名度。秦一统天下,实行“郡县制”,即墨始定为县。      不管它过去,经历了多少沧桑      今天,它是一个新的开始      从天空洒下的阳光,是温暖的      不夹带一丝微风,只是纯粹的阳光      落叶随处飘散,看见的是古老的气息      落叶颜色有很多,红的,绿的,金黄色的。。。      和这里的建筑色系,很相衬      不带一丝落寞,反倒给它带来了生气      据清同治版《即墨县志》记载,明清即墨境内各种牌坊多达113座,其中即墨县城内外48座,大部分集中在县衙前的丁字街上,多为功德坊。      据历史老照片和文字记载,即墨古城邀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曲阳石雕传承人刘红立团队,建造了山海名邦坊、恩宠宪臣坊、总督三边坊、四世一品坊、亚魁坊、父子御史坊、世步青云坊、湖广总督坊、齐王田横坊、琅琊王氏祖脉坊等18座牌坊。      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思想两千多年来一直被人们推崇传承。记者日前从即墨古城片区规划建设指挥部了解到,始建于元代的即墨文庙,被毁于战火近百年后又重新 “复活”。            “从孔子诞生之地取来的圣土圣水,代表的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信仰。而即墨文庙的复建,也将成为传统文化的承载之地。”       “青岛之源、文化聚落、时尚之都”区域文化承载地。即墨自古就有尊崇、供奉至圣先师的传统,即墨古城文庙开庙以后,将作为举办孔子祭祀典礼、成人礼、开笔礼等传统仪式的场所,将传承了几千年的儒学精髓继承和发扬起来,续衍中华民族“文明古国,礼义之邦”的辉煌与灿烂。      孔庙,又称文庙,是纪念和祭祀孔子的庙宇。唐代封孔子为文宣王,故称“文宣王庙”,并在各州、县立庙。明清时代,全国几乎各大小县城都建孔庙。即墨孔庙始建于元代,当时庙宇规模很小,到明朝嘉靖年间,即墨城倡导尊孔的各界名流,集资重修孔庙,重修后,占地面积约三亩。城墙上吹来的风,有些寒冷俯视古城里的一切,层层叠叠的灰色的屋顶,金黄色的瓦片,蓝色的屋檐冬日暖阳里,欢迎走进这座让人流连忘返的古城!

玩转古城

古城景点

非遗文化

大欧鸟笼

大欧戈庄村编制鸟笼始于明代,以其工艺复杂、造型美观、质量优良、有独到的欣赏和收藏价值,在国内久负盛誉。清朝顺治年间,大欧鸟笼进入北京市场,为京城的公子王孙、富家子弟们赏识,竞相购买,大欧鸟笼一时名声大震。民间流传的“张院的簸箕、毛子埠的升,大欧的笼子进北京”就是见证。大欧鸟笼分大、中、小三个型号,按形状分为圆形、方形、扁形、花鼓形、凸腰形等。大欧鸟笼选用上好的竹料及梧桐木,将鸟笼框圈制好后,放入锅中蒸煮。因此,大欧鸟笼不干裂、不变型、坚固耐用。全村专门从事鸟笼制作的能工巧匠近千人,加工业户近400户,年可加工制作鸟笼50万只,增收500余万元。其产品销往北京、上海、天津、广州、福州、西安、西宁、南昌、哈尔滨、沈阳、长春等大中城市,而且还进入了中国香港、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市场。大欧戈庄村(简称大欧村)位于即墨市西北25公里处,以鸟笼制作加工闻名于世,是目前江北最大的鸟笼加工专业村。2009年,大欧鸟笼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5年被列入山东省第一批“乡村记忆”工程文化遗产名单。2015年12月25日,阿里研究院发布《2015年中国淘宝村研究报告》,揭晓2015年中国淘宝村名单,大欧村首次上榜,成为中国人气最旺的淘宝村之一。目前,大欧鸟笼为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葛村榼子

葛村榼子,学名“果模儿”,方言里念“ka”子,是卡花的模具。榼子最经典的五种造型是“福禄寿喜余”,传承了200多年的榼子,是胶东地区民间木雕技艺的典型代表,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和较高的历史人文价值。每到春节,元宝馒头、鱼形馒头等面食便成了饭桌上的常客,也成为我们忘不掉的年味之一。而作为制作这些花式面点的模具——榼子,却正在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在即墨,葛村榼子已经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也是青岛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雕刻榼子是个手艺活,没有多年的经验干不好,从一开始的画样子、下料、抛光、做框,到凿花、刻花、再抛光完工,稍微有一点差错,整个榼子就报废了。正在雕刻榼子的匠人在即墨市龙山街道的王家葛村,现在能刻榼子的只有50余户人家了,年龄最小的也将近50岁。现在的年轻人不学这个,他们坐不住。就算会,也只会刻简单的花样,复杂的刻不了。每天重复着枯燥单一的劳作,一块块没有灵性的木头,在刻榼子的人手中被重新赋予了生命,但不论“榼子”的花样如何改变,世事如何变迁,这门传承了200多年的老手艺,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对于年味的回忆,更多的还是我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黄氏烙画

黄氏烙画传承人黄旭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烙画创作,先后尝试了用宣纸、麦秸、木板、树皮、葫芦等材料烙画。目前黄氏烙画为青岛市级非遗,中央电视台、山东电视台、青岛电视台、半岛都市报、青岛早报、青岛晚报等多家媒体均有报道。黄氏烙画,青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烙画古称“火针刺绣”,又称“火笔画”、“烫花”、“烙花”,是用烧热的烙铁在物体上熨出烙痕作画,以烙铁为笔,高温代墨,在竹木、纸张、葫芦、皮革、丝织物品上创作出人物、山水、花鸟虫鱼等的工艺品,其线条简洁、自然、明快、流畅。烙画相传起于秦朝,始见于西汉末年,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即墨也有100多年的历史。

即墨镶边

即墨镶边,鲁绣的一种,又称即墨镶边大套,是具有近百年历史的手工艺品。主要原料是优质亚麻布和特制丝光线,色泽以米黄、漂白为主。在织绣上,它运用了70多种花边和刺绣的针法,并用通镶拼,将花边和刺绣连缀成套,使两种不同的针法虚实照应,和谐统一,达到层次清晰、色调清秀,有浮有沉,宛如浮雕的效果,形成了即墨花边的独特艺术。 1910年,即墨艺人引进意大利花边在当地生产,并结合民间编织、刺绣的特点,在工种、针法、图案上不断创新和改进,逐步形成了独具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即墨镶边。自1956年成立即墨花边厂以来,已由初期的几个品种,10多种规格,发展到台布、餐套、床罩、沙发套、衣领、伞面、钢琴罩等十几个品种,2300多种不同花色和规格。即墨镶边生产周期长,手工技艺要求高,难以形成产业化,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成立的花边厂陆续歇业,当年的“绣娘”如今年事已高,不再自主制作,为了将这一传统工艺传承下去即墨花边于2015年被列为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美图欣赏

此心安处即吾乡——郎朗

2019即墨古城国际民谣季

单霁翔大讲堂

第29届青岛国际啤酒节即墨古城会场

“悦即墨·夜古城”

精彩视频

即墨古城《大家谈》-综合版 2018-07-13

即墨古城《大家谈》—商家篇 2017-11-27

即墨古城《大家谈》—音乐人篇 2017-11-27